微流控芯片的POCT發展及趨勢
POCT是在患者旁進行的、采用可攜帶式分析儀器并具有操作簡單和能快速得到檢測結果的檢測方式。美國國家臨床生化科學院對POCT的定義是——在接近病人治療處,由未接受臨床實驗室學科訓練的專業臨床人員或者病人進行的臨床檢驗。POCT是體外診斷行業的一個細分行業,通過簡化設計和技術創新,實現便捷、快速在患者身邊現場檢測,快速取得診斷結果。目前POCT產品已被廣泛應用在醫院、診所及患者家中,能夠進行絕大多數常規臨床指標的檢測。POCT基本特點:從單純生物醫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化;由單純治療轉向預防、保健、治療和康復;醫院工作由院內醫療擴大到院外社區。
而這一裝置的需要解決的關鍵的技術挑戰,就是如何以更少的樣品消耗,實現更多的臨床診斷。關鍵技術,便在于它的核心部件:微流控芯片。
截止到2009年,世界范圍內有420多個組織或者團隊致力于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其中31個國家和地區成立了一共269家公司,35個研究機構,118個大學研究團隊,建立起超過750個各種形式的聯系。其中亞洲、太平洋地區占20%,北美地區占36%,剩下的44%則有歐洲地區占據,而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市場,又明顯由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占據大部分。
從微流控芯片的三種主要材料:聚合物、玻璃和硅材料來看,聚合物因其制作成本低、使用后易于處理等優點,成為應用最為廣泛的材料,特別是在POCT裝置的應用中,使用率高達70%。
POCT產品種類繁多,可有不同的分類的方法:
1、根據原理和平臺可分為如下幾個平臺:
干化學:單層試紙、多層涂膜。
免疫:膠體金+免疫層析/滲濾,熒光+免疫層析,免疫比濁。
電化學:電流法、電位法、電阻法、酶電極。
化學發光:小型化化學發光。
色譜:高效液相色譜。
新技術:微流控、生物芯片等。
2、根據檢測的項目可以分為:
臨床生化(肝功能、腎功能、血氣、離子)、臨床免疫(心臟標記物、藥物檢測)、血液(血球、血凝)、微生物(傳染病、分子診斷)等,基本和中心實驗室(core-lab)的分類一致;
3. 根據如有無儀器(或定性/定量):
分為試劑條(無儀器)和儀器/試劑條配套,前者多為定性、后者多為定量;
4. 根據應用場景分為專業市場和家用市場(OTC):
家用市場主要包括血糖,血壓,妊娠等產品。專業市場主要在醫院的檢驗科,臨床科室,急診,ICU,手術室等使用的各類產品。除此之外,POCT還可以應用于救災,軍事,醫療服務站,現場監督執法,食品安全控制,移動醫療等場景,其形式比起大型診斷設備更加靈活多樣。
由于POCT儀器便攜、操作簡便、結果及時準確等一系列優點,POCT 產品的應用極為廣泛。從檢測項目來分,主要集中在血糖檢測、血氣和電解質分析、快速血凝檢測、心臟標志物快速診斷、藥物濫用篩檢、尿液分析、干式生化檢測、懷孕測試、糞便潛血血液分析、食品病原體篩查、血紅蛋白檢測、傳染病檢測、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等血脂項目的檢測等13 大項目。特別是對重癥病人,POCT應用已深入到了到了檢測生理功能的方方面面。
POCT應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八大領域:
1、醫院檢驗科;
2、醫院非檢測科;
3、基層醫療(鄉鎮衛生院和社區門診);
4、個人家庭自檢與健康管理;
5、疫情控制;
6、軍事醫學與災難救援;
7、現場監督執法;
8、食品安全監管;
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醫療器械出現了兩種發展趨勢:一種是向著更“高、精、集成”的方向發展;另一種是向著“簡單、便捷、個人健康管理”的方向發展。體積小型化、操作簡便化、結果及時化的POCT 產品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并獲得了迅速發展。
二十世紀以來,隨著計算機科學、物理學、數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技術在醫學領域的廣泛應用,診斷學技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簡便、快速、準確、高通量檢測成為可能。一個小小的設備、一片簡單的紙條、一塊一厘米見方的芯片,就可以把復雜的操作變為簡單;把龐大的設備變為小巧;把耗時幾小時甚至幾天的報告變成即時可出結果,雖然簡單、快速但結果仍然正確。
隨著基礎醫學的深入研究,新的技術被引入到POCT 行業,特別是化學、酶、酶免疫、免疫層析、免疫標記、電極、色譜、光譜、生物傳感器及光電分析等技術的發展,使POCT 產品的穩定性、可靠性得到進一步提高,應用領域也進一步擴展。比如干化學法快速診斷技術的發展,使快速藥物濫用檢驗、獻血車現場檢驗成為可能;而熒光定量診斷技術的完善,大大提高了對疾病標志物檢測的靈敏度。
未來,POCT 產品將會像手機、電腦等數碼產品一樣悄然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小型化、傻瓜式的自動檢測系統將隨處可見、隨時可用,成為第一現場檢測、第一時間檢測、家庭健康管理的必需品。
標簽:   微流控 微流控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