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應用于快速鑒定多重細菌
細菌感染可以引發多種疾病,不僅發病率高而且經常引發危重病情,因而需要及時診治。細菌感染的主要治療手段是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治療需要在明確病原的前提下合理選擇抗生素的種類和劑量 。傳統的細菌鑒定方法是將病人體液標本涂布在含有培養基的瓊脂平板上培養增菌,繼而挑選優勢細菌培養鑒定并且進行藥敏實驗。這種方法存在的問題在于樣品消耗量大和檢測時間長,經常無法有效滿足臨床工作的需求。此外,傳統細菌鑒定方法大多依賴于眾多的大型專業化設備,限制了該技術在基層醫療單位的推廣。因此,應發展簡便、快速和便攜式細菌鑒定平臺,以滿足臨床工作的迫切需要。
為解決傳統細菌鑒定平臺的不足,先期研究報導了一系列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細菌鑒定和藥物敏感性分析技術 。上述微流控細菌分析技術較之傳統方法具有多方面優勢: 首先,芯片微分析平臺有效降低了試樣消耗量并提高了測試通量;其次,大多數芯片細菌分析方法可以省略增菌步驟,因而顯著縮短了分析時間;再者,芯片細菌分析平臺操作簡便且小巧便攜,非常適合于應對現場快速檢測。綜上所述,微流控芯片技術為細菌分析提供了一種理想的解決方案。臨床上,細菌感染多表現為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統的炎癥,每個系統感染的病原均包括多種細菌,故而要求細菌分析平臺具備多重病原菌鑒定能力。前期報導的微流控細菌分析技術,大多只針對一種特定細菌,因而臨床應用價值有限。微流控芯片具有結構設計靈活的特點,便于在微小尺寸下實現集成式和高通量分析,這一優勢非常適合于高通量細菌分析鑒定。因此,有望借助微流控技術實現多重細菌鑒定。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網絡 以傳播知識、有益學習和研究為宗旨。 轉載僅供參考學習及傳遞有用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權益,請聯系刪除。
標簽:   微流控芯片
- 上一條微流控芯片測溫測試流程
- 下一條關于器官芯片的研究進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