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下一代色譜及生物化學分析的主流趨勢
近年來以細胞生物學的系統研究為基本目標的微流控芯片細胞實驗室正呼之欲出,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微流控芯片研究的熱點由最早的芯片電泳及微全分析系統正逐步轉向構建用于不同領域(如從化學、生物到信息、光學、材料等領域)的功能化芯片實驗室研究。
2011年10月8日,第2屆大連國際色譜學術報告會議如期舉行。來自國內外的上百名業內專家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在本屆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林炳承作了題為《Microfluidics: key platform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chromatography based separation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biochemistry》的學術報告。報告上指出微流控是下一代色譜分離、分析化學及生物化學的平臺。
報告中指出,一系列主要的分析化學操作模式已經在微流控芯片上實現,原則上講,幾乎所有的分析化學操作模式均可以在微流控芯片及其周邊完成。微流控芯片分析化學實驗室至少在科學研究層面上已經建立,這種實驗室不僅顯示了其微型、可控的操作單元靈活組合規模集成的本質特征,還充分展現了其用于復雜體系從而在系統層面上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用于免疫分析和核酸檢測的微流控芯片生化檢驗實驗室,并重點講解了微流控芯片材料合成實驗室和微流控芯片衰老研究實驗室構建設想。構建和完善微流控芯片分析化學實驗室應當成為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分析化學領域發展和研究的主流趨勢之一。
林教授表明,微流控芯片中流體的流動通常通過通道或液滴實現,通道和液滴是微流控芯片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林教授在實驗研究中,通過借助于大規模液滴操控技術,實現了不同生物材料的液滴內合成,構建了微流控芯片材料合成實驗室的一種理想模型。
林教授最后針對整個微流控技術以及我國在微流控芯片研究的情況,談及了自己的幾點看法。林教授指出,迄今為止,關于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在學術層面上已被證明是成功的。
標簽:  色譜分離 分析化學 生物化學 色譜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