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化物所微流控技術可控制備多腔纖維生物材料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秦建華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利用微流控技術可控制備多腔復合纖維生物材料方面取得新進展,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DOI: 10.1002/adma.201601504)上。
該研究工作巧妙利用流體在微米尺寸下的層流特性,通過自主開發的微流控芯片平臺,在聚二甲基硅氧烷芯片內產生多層同軸鞘流,以此成功制備了一系列形態、結構及組成各異的微米級管狀海藻酸鈣纖維材料,并探索了其潛在生物應用。所制備的管狀纖維材料具有典型特征:1.管腔數量可控,并呈線型排列;2.可具有分區結構,分區種類多樣化;3.可由多種材料構成,材料組合方式多元化。該工作的特色在于,實現了在微米尺度下對纖維材料性質的精確調控,可制備出種類多樣、性質各異的復雜纖維材料。相對于傳統工藝,該方法具有制備簡單、成本低、批次間差異小等特點。這種新型管狀纖維材料可作為多功能載體,纖維內管腔和材料內部均可負載不同功能分子或細胞,不僅可用于生物催化,還可用于細胞共培養,干細胞分化誘導,肌肉、血管、神經組織等體外構建,在材料化學、組織工程以及再生醫學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
近年來,該所微流控芯片研究組開展了一系列基于微流控技術的新型復合功能材料合成、生物界面仿生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部分工作受到廣泛關注。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Adv. Mater. 2014, 26, 2494–2499, Adv.Mater.2012, 24, 2191-2195),Small (Small 2015, 11, 3666–3675; Small, 2013, 9,497–503),Nanoscale(Nanoscale, 2013, 5, 4687-4690)和Biomaterials (Biomaterials, 2014, 35: 1390-1401) 等刊物上。
(來源: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標簽:   微流控 微流控芯片 纖維材料 生物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