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過程強化系列2:微通道過程強化的原理
本期說一說微通道反應器的原理問題,在這里我對微通道反應器作為過程強化設備其特點總結為以下四點:
1.連續(xù)操作帶來的效率提高。
2,規(guī)整流動帶來的結構可控。
3.微通道帶來的比表面積增加。
4.微通道帶來的傳遞長度減小。
第一點我們上一期已經做過介紹,任何連續(xù)化的操作都可以帶來效率的提高。舉例來說,原本在攪拌釜內的反應,進料一個小時,反應兩個小時,放料兩個小時。那么一個操作周期四個小時,實際上進行反應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如果將操作變成連續(xù)的,那么四個小時全部用來反應,整體效率就提高一倍。這也是我上一期的觀點,很多流程,只要能進行連續(xù)化操作就能產生經濟效益,在這里我就不多提了。
第二點就是規(guī)整流動帶來的結構可控,這里我引用一張微通道反應器內液-液流動的圖像
我們看到,在這個圖里有兩種液體,一種是油一種是水,我們發(fā)現通過一個T型口將油滴注射進入微通道后,油滴非常規(guī)律的在分散在水中。形成一種所謂泰勒流,這種流動狀態(tài)導致微通道內一段是水一段是油。而且流體力學告訴我們,只要微通道尺寸確定,加料速度確定,那么油滴的大小和間距就一定是確定的,整體流動非常規(guī)律。這個現象不單在兩種液體中發(fā)生,對于氣液過程也是一樣,我們也可以這樣把氣體通入水中得到固定大小的氣泡。
這種現象有什么好處呢,有兩個好處:
其一,我們看油滴的大小,基本上和通道大小在一個尺度上,這個通道如果是1mm,油滴大小大概在1-3mm。如果我們把通道變成0.1mm,油滴的尺寸也要對應減小。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變相地得到在水中分布的,尺寸僅有0.1mm左右的油滴。這個分散效果,我們的常規(guī)攪拌很難達到,就比如說我們的萃取過程,我們用攪拌釜無論怎么設計都不容易讓把油相打碎到這么小的尺寸。 所以微通道內的分散效果,一般反應器難以達到。
其二,規(guī)律流動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有些物質的合成會受到尺寸效應的影響。比如說乳液聚合,以及某些納米材料的結晶合成過程。就拿聚合反應來說,乳液聚合一般在油相中完成,聚合度一般會與油滴的大小有關。在攪拌反應器中油滴大小有大有小,不好控制,最后得得到的產品聚合度一定是寬分布的,在微反應器內油滴大小是可控的,最后得到的產品聚合度基本差不多,產品品質就會更高。對應的還有納米材料,如果納米材料顆粒分布窄的話品質就高,售價也能成倍提高。所以對這些有尺寸要求的產品,這一點意義就比較明顯。
第三點我們要談的就是微通道反應器的比表面積增加。原理很簡單,我們看下面這個圖就可以了。
我們知道一個常識就是,設備內的反應放出的熱量是與體積成正比的,因為反應是發(fā)生在整個設備內部的。但是這些熱量從體系內移除是通過表面的,也就是說同設備的表面積成正比。對于一個圓柱形容器,不考慮兩端的情況下,它的體積與半徑立方成正比,面積與半徑平方成正比。在這里我們再說一下比表面積的概念,它是設備換熱面積與體積的比值,比表面積越大設備的移熱能力就越強。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比表面積與半徑成反比,也就是說半徑越大的設備換熱能力越差。
換熱能力這在化工中對工藝的影響也是明顯的。比如說酸堿中和反應,比如說用燒堿中和硫酸。工廠里做這個操作可能需要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實際上這個反應很快,大概在毫秒級。但是這個反應放熱,必須要把熱量移走,因此在工廠里面只能一點一點的把燒堿加到反應釜里,然后反應釜用冷卻水冷卻。燒堿的加料速度完全取決于反應釜的移熱能力,反應本身可以很快,你可以一下吧燒堿全部加進去,但是放熱問題解決不了,溶液會升溫甚至沸騰,非常危險。如果有有一個設備能夠瞬間把反應熱移走,那么燒堿就可以快速加入,節(jié)省大量操作時間。這就是微通道的意義,我們可以把通道做的很小,然后讓一些放熱非常強的反應也可以安全快速地進行。
最后一個特點就是傳遞長度減小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比較抽象了,首先我們來說說邊界層,這個我們搞化工的都懂。
流體在貼近管壁的一段會是層流,層流這個過程比較穩(wěn)定,不利于傳遞,是一個阻力一般的存在。這個層流層越厚,傳熱傳質受到的阻力也就越大。這個層流層有多厚和物料特性還有通道結構有關,不容易確定。但是這個層流層無論多厚它都是在管子里的,不可能比管子半徑大。也就是說,通道越細。層流層就有可能越薄傳遞阻力也就越小。另外通道內壁不是平滑的,會有一定粗糙存在。這個在大通道內可以忽略,在微通道內卻影響很大,本來層流層就薄,碰上粗糙表面很容易被破壞。因此微通到內的傳遞就能得到明顯加強。另外就是混合作用,兩種流體混合,在微通道內相當于強行將流體擠壓到一個狹小的空間,這對于混合很有幫助。在一般攪拌釜內也是做不到的。
在這里我們說了一下微通道反應器的四個有點。在總結這四個點的時候,也對我們工業(yè)生產提一個思路。現在微通道的結構非常多,一般來說為了實驗需要,做出來的反應器都是比較中庸的,盡可能的照顧到這四個特點:連續(xù)化,規(guī)律流動,比表面積以及傳遞強度。
為了讓微反應器能夠盡可能的適應各種條件,導致現在微反應器造價很高。但在生產中實際上完全可以根據需要特化某個特點,做到一個定制化,這樣可以明顯降低成本。比如說萃取,萃取沒有規(guī)律流動的要求,不會強放熱,因此需要的就是盡可能的縮短傳遞長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把有限的加工消耗放在混合結構上,而不用去花精力做一些有利于傳熱的結構,有所取舍這樣就能達到很高的效果,還能降低成本。在比如說酸堿中和,混合問題不大,關鍵是傳熱,因此我們就可以增加傳熱面積,用高導熱材料。所以推進一個過程強化流程也是一樣的,首先分析需要什么再進行特殊設計完全可以增加效果,降低成本。
在比如說規(guī)律流動的取舍問題,最早的反應器都是T型或Y型的,這個反應器內部都是層流,流動規(guī)律可預測,但是混合效果差。這可能對做納米材料很重要,但是我們一般用來做合成,規(guī)則流動這一點就不是特別重要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特殊的流道,可以加大流體的湍動特性。下圖可以看到微通道反應器道結構的一些變化。
本期我們介紹了微通道反應器的幾大優(yōu)勢,而從下一期開始我們來說一說微通道反應器的適用性問題,那些反應有可能在微通道中進行,微通道反應器的局限在哪里。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知乎 作者:法式滾筒YEboss公眾號:YEBOSS的化工大雜燴 轉載僅供參考學習及傳遞有用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權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