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免疫親和力的微流控界面實現黑色素瘤血液標本中CTCs和腫瘤外切體的雙重分離
黑色素瘤是最具侵襲性的癌癥之一,其發病率還在持續增長。由于缺乏有前景的檢測標記物,黑色素瘤的早期檢測受到阻礙。像其他癌癥類型一樣,黑色素瘤的存活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發現的階段。在早期階段,有89%的患者可以存活。但是,在轉移病例中,5年生存率顯著下降至5-19%。
早期診斷的一個主要問題是缺乏生物標志物以及濃度很低。循環腫瘤細胞(CTC)和癌癥來源的外來體是液體活檢中最重要的生物標志物之一。液體活檢的最新進展為癌癥的診斷和監測提供了非侵入性的替代方案。循環腫瘤細胞(CTCs)和腫瘤外泌體由于其與癌癥相關的分子標記和特征而逐漸成為有前景的生物標志物。
最近發表在《先進科學雜志》上的標題為“Dual‐Isolation and Profiling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nd Cancer Exosomes from Blood Samples with Melanoma Using Immunoaffinity‐Based Microfluidic Interfaces”的文章重點。然而,使用單一樣本提供CTC和外泌體雙重分離的技術尚未徹底開發。有鑒于此,密歇根大學Sunitha Nagrath、 Scott A. McLean等研究人員在利用微流體同時檢測四氯化碳方面和低濃度的外泌體的工作,將可雙重利用的OncoBean(DUO)設備與黑色素瘤特異性抗體、MCAM和MCSP結合,實現了CTC和外泌體的同時分離。
本文要點:
1)利用患者的血樣,從單個樣本中特異性地分離出CTC和外切體,然后進行分子圖譜分析,以進行全面的研究。
2)黑色素瘤患者每毫升血樣中含有0-17 CTCS 和299 μg外體蛋白,而健康獻血者則不到2 CTCs和75.6 μg。
3)利用多重qRT-PCR檢測96個基因板的表達模式,也證明了這兩個標記物都表達黑色素瘤相關基因。
綜上所述,雙重分離和分子表征可完成對黑色素瘤的進一步研究,以鑒定出可行標記物用于疾病進展和治療效果的確定。
圖1.通過雙重利用OncoBean(DUO)微流控設備雙重隔離循環腫瘤細胞(CTC)和癌癥外泌體:a)從黑素瘤患者血液樣本中雙重隔離CTC和外泌體的示意圖;b)制成的DUO微流體裝置的尺寸;c)具有兩種不同黑素瘤抗體及其組合的黑素瘤癌細胞的相對分離性能。
文獻鏈接: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001581
- 上一條實驗室微量注射泵在高壓靜電紡絲的應用?
- 下一條PMMA注塑工藝